4)25.第二十五章:三国时代_小月阿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有三点发展异于前代,并对后世产生长远的影响。

  第一政制中国自纪元前三世纪秦王朝创立九卿以来,这种政府组织,一直维持五百余年。本世纪(三)曹魏帝国建立后,才有重大改变,政府组织成为下表所列的形态:

  “尚书省”在九卿制度下,本名“尚书台”,是宫廷供应(九卿之一少府)所属的单位之一,负责收发皇帝的文件。首长称“尚书令”,就是秘书长。职员称“尚书”,也就是秘书。西汉和东汉王朝时,为了增强工作效率,尚书台迁到皇宫,在皇帝身旁办公,遂脱离宫廷供应(少府)而独立,并且因为接近权力魔杖的缘故,地位自然日渐重要。曹魏帝国开国后,再脱离皇宫,改称“尚书省”,正式成为政府中枢的行政机构,类似近代的国务院。尚书省下再分若干“曹”——“曹”,后来改称“部”,即二十世纪现代中央政府“部”的起源。“中书省”的情形完全相同,也是宫廷供应部(少府)属下单位之一,不过所管。的是皇帝和皇宫庶务性工作,本世纪(三)也正式成为中枢机构,负责政策筹划,诏命颁布,以及向皇帝随时提出建议。而原来的九卿,却被挤到旁边,因职务权力,跟尚书省各“曹”(部)重复,所以反而变成叠床架屋的人物和机构,但这个叠床架屋的九卿,却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初叶,专制政制结束时才被撤销。

  第二九品西汉王朝和东汉王朝由官员们推荐人才的办法,曹魏帝国加以修正,改由政府专任官员负责遴选,州设“大中正”,郡县设“小中正”。对全国知识分子(包括已任职的中下级官员),依他们的才能和道德行为,分别评定为九个等级,称为“九品”。即上上、上中、上下;中上、中中、中下;下上、下中、下下。评定等级之后,小中正呈报大中正,大中正复核后呈报宰相。宰相审定后送给尚书省,作为任免或升降的标准,这是本世纪(三)知识分子进入政府的重要途径,九品中正制度实行三百余年,直到第六世纪末叶。但九品中正的流弊不久就非常严重,评定的标准完全脱离了“才能”和“道德行为”,而只衡量“门第”。知识分子如果他既不是大地主而老爹又没有做过大小之官,纵有很高的学识能力和很高的道德声誉,也不会被评为上品。大地主和大小之官(二者事实上往往合而为一)的子弟,即令不识几个字而品德又很恶劣,仍然是上品。有门第的士大夫分别担任大小中正,他们不允许利益外溢。于是。同一士大夫阶层,又分为二;一是世家,一是寒门。就在本世纪(三)末,已出现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世家”的丑陋现象。

  第三清谈曹魏帝国的始祖曹操,是一个力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