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23章 争什么_红楼:我是贾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帝中不乏灭-佛的举动。

  李清谢过落座,昂首对视皇帝时,心头涌起一股强烈的斗志。

  每个朝代其实都差不多,一开始治理成本都不高,越往后,治理成本就越高,同时财政收入的增幅远远落后。这个矛盾无法解决,总是会一直存在的,都是一个阶段又进入一个阶段。可以理解为周期,但不是经济周期。

  这个可以理解为传统门阀与后起之秀之间的干仗。

  李清当然听懂了承辉帝的意思,每个皇帝的执政风格都不一样,李清了解承辉帝的风格,自然要做出明确的表态:“臣谢陛下宽仁,臣知陛下有志复汉唐之风,然则当今儒学一脉执牛耳者,多为因循守旧,暮气沉沉之辈。于陛下之志,多有不谐者。故臣窃以为,破旧立新,正当其时。”李清也是有雄心壮志的,只不过他认清了现实,想改变就必须进行变革。

  君臣二人独对的时候,承辉帝的语气就没那么客气了。

  承辉帝的态度很明确,你搞的小手段,朕觉得无伤大雅,就不跟你计较了,但不是朕不知道,而是一清二楚。最后,如果被都察院的人拿排名说话,弹劾你的时候,也别指望朕出面帮忙平事,你自己想法子搞定。

  “臣妾也觉得,此事颇为有趣。”

  反复被收拾后,在这片只有皇权掌握了与上天沟通权利资格的土地上,宗-教也成为辅助皇帝统治的工具,不愿意当工具的,那就请去死好了。

  没有柳老头力保,青云书院招牌都得换一个,王之望不过是被殃及池鱼了。

  等承辉帝放下筷子,裘世安才上前汇报会试排名一事。

  程朱一脉与陆王一脉之间的学术之争,从明朝打到大周朝,一百多年了,也没停手的意思。都是圣人一脉,为何要打架了呢?这个事情说起来话就长了。

  “朕观一甲前三的卷子,以文采观之,并无伯仲之分,最后的排名,爱卿以个人喜好而定。朕以为,并无不妥之处,只是爱卿要当心了,都察院的有心人,怕是会不安分啊。”

  “哦,以爱卿之见,如何破旧立新?”承辉帝来了兴致,吩咐裘世安搬个墩子来。

  李清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这事情不能摊开说,大家都这么执行。

  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二程,朱熹、陆象山,以及后来的王阳明,是二人学术的继承并发扬光大者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理学和心学之争,是兄弟之间的学术思想之争。

  你都给自己养成肥猪了,还没有自保之力,皇帝看见了会怎么想呢?

 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,李清的意境是要高于张廷恩的。

  周皇后正色而拜:“陛下有上承太祖之辉,下开大周百年太平之心,自不敢有懈怠之心。后世子孙,必当以陛下为荣。”

  李清最终还是排定了前十名,然后召集两位副主考,把前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