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27章 大周朝最年轻的状元_红楼:我是贾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127章大周朝最年轻的状元

  前后不到一炷香,说了几句闲话,贾琏便离开了。

  这一段小插曲,唯一的收获就是元春非常含蓄的表达了,要以贾琏为外援的想法。

  剩下的就不是收获了,而是将把柄送给了皇帝。

  最深切的感受就是【伴君如伴虎】。

  【殿试期间私下会见宫里的妃子】,这么一个罪名已经做实了,皇帝需要的时候拿出来。

  Duang的一下,贾琏毫无反抗能力!

  所以呢,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,沿海的走私泛滥,近海成了海盗的天下。

  回到自家的主场,贾琏已经彻底正常了,第一件事情不是去拜见等候多时的贾母,而是先问一句:“王家那边派人报喜了么?”这句话的含义,只有贾琏知道,王子腾啊,你现在能正视我的建议么?

  嘴已经笑歪的贾赦道:“不用报喜也知道了。”

  冯源很配合的板着脸:“见过状元公!”

  贾琏听了冷笑道:“两汉以来儒家独大,说管子是儒家,谁敢反驳?”

  总而言之,孔照身为首辅,必须是个道德君子,至少是不能有明显瑕疵那种。

  看史书上那些饮鸩止渴的政策,真的是古人智商和见识导致的么?

  贾琏的卷子里告诉大家,还有一个新的道路,出去抢,出去骗,还能多糊弄五百年。

  贾琏道:“你们两个在考试的时候,还有心思观察这些?算了,反正考完了,听天由命!”

  皇权时代自由心证的案例,比比皆是。

  朝廷稍微有点开海的声音,倭寇就来了。地方势力就是这么豪横!

  用【利益】来看历史进程的时候,是不是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呢?

  贾琏的文章还只是浅浅的说几句,并没太深刻去展开,不然六千字都不够写一个序的。

  “笑的那么勉强就别笑咯。”贾琏的声音不大,但却很刺耳。

  贾琏还不能不乖乖的就范,两代皇帝之间,不站队是不行的。

  想做事情就得有钱,没钱啥都做不了。于是,逻辑闭环了,谁给承辉帝搞钱,谁就是忠臣,谁就是自己人,反对承辉帝搞钱的,就是乱臣贼子。

  简单易懂的解释就是,朝廷内部的问题,大家都看见了,先放一放,我们说说外部。

  (本人的理解,文官士绅:朱棣这个混蛋,出海的好处一个人吞了,大家只能领一点市场泛滥的胡椒当俸禄,当皇帝就想着追亡逐北,千秋功业,你想过大家改善生活的事情么?)

  结合之前的科举恢复太祖旧制以及推出的金融政策,看似是为了缓解国家的财政困难,实则是承辉帝在告诫群臣,卷子你们都看了,别逼着朕搞士绅一体纳粮+摊丁入亩。

  林平主动抢答:“贾兄交卷之后,卷子被人取走,小跑后送,应是有大人物在等急了。”

  不论怎么不服气,榜眼谢过坐师后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