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18章 学新闻学的_红楼:我是贾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西从一个县令的角度看,对政绩的帮助不大。

  贾琏苦一苦士绅的做法,林如海是绝对没有勇气这么去做的。

  开什么玩笑,这种事情做出来,将来民间要编戏文骂你的。也许在郧阳地方上暂时没人信,过个一代人之后呢?全国范围内呢?真就是千秋骂名,不是谁都敢背的。古人重视身后名,能豁出去的人少之又少。

  明眼人并不嫉妒贾琏的升官速度,人家是真的豁出去了。

  提到治理地方,贾琏也很是无可奈何的表示:“没别的法子了,陛下催的急,老师头发都白了一半。我也只好拿士绅开刀了。估计我活着没问题,我要是没了,民间一定有人编戏文骂我,说我是贪官污吏,媚上奸臣。所以要先下手为强。”

  “哦,你打算怎么做?”林如海好奇的问一句,这便宜侄子,总能搞出一些新花样。

  “花钱养个戏班子,专门免费给民间百姓唱戏。戏文我亲自操刀,我就不信了,比宣传他们还能干的过我。对了,再养一群说书先生,让金庸新先生写新作,就叫《官场灾星》。”贾琏很是自信,要说宣传,他才是见识过“学新闻学的”。

  林如海不知道贾琏要干啥,但总觉得不太对劲。

  “金庸新,你还认识这个人?这厮倒是一个民间传奇了,神龙见首不见尾,没人知道他是谁。有点金陵笑笑生的意思。”

  林如海就是随口一说,贾琏却诚惶诚恐道:“怎么好比的,不好比的。”

  不是很明白的林如海误会了,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:“若论文学造诣,确实没法比。唯一能比的,大概就是两者都犯禁了。一个是有伤风化,一个是侠以武犯禁。”说到影响范围,后者还要更大一些,朝廷居然也就干看着,奇哉怪也。”

  “那民生报是三皇子办的,陛下是幕后出资人,禁才怪呢。”

  贾琏道出实情后,林如海恍然大悟道:“原来如此,我说呢。”

  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,欺负林如海这个长期在外地为官的人消息不通。

  在林家待到晚饭后,贾琏才走。期间林如海与贾琏谈话,黛玉一直在旁听,偶尔也会问两句。比如:士绅给钱给粮食,又献美女,琏哥哥为何要苦一苦他们。之类的问题。

  出于对原著中那个可怜人儿的同情,贾琏很耐心的给她讲,这个朝廷的构成,讲税收对国家的重要性,讲土地兼并的危害,讲自两汉以来,社会结构的变化。

  当然就是泛泛而谈,毕竟每一个阶段,都是几百年的发展,大势之前,别说个人了,皇权都得低头。每个阶段都是发展到后期,最后自爆,天下大乱,重新开启。实际上每一个新的朝代,都是有变化有进步的,只不过这些进步和变化,都是渐进。

  最后贾琏还总结一句:“大的发展趋势,就是民间基层权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