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25章 西方的逻辑_红楼:我是贾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

  顺便说一句,民生报开了先河之后,民间报纸如雨后春笋,最迟七八家,现在有三十几家。就这,还是贾琏给承辉帝出了主意,让他搞准入制度之保存下来的,巅峰时达到七八十家报纸,管理根本不存在。

  说起来,礼部还要感谢贾琏的,他的建议等于给礼部创收了。

  办过报纸的都知道,大多数报纸都是亏本的买卖,除非能有广告收入。

  民生报有宫里的补贴,又养了一帮报童,消息来源充分,自然是行业翘楚。

  从报纸的角度看,贾琏的名声还是很正面的。那些诋毁贾琏的报纸,更多是一些喜欢猎奇者才会相信。什么冲冠一怒为孪生姐妹这种谣言,绝对是不存在的。

  南如烟,南如水,这种名字一听就是艺名,姐妹俩也忘记了本名了,三岁就被父母给卖了,本名叫啥也不重要了。

  这对姐妹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,一个单独的院子住下,下面有七八个人伺候着。戏还是要唱的,但如今在台下不会有不开眼的作死者。

  这主要得益于,每次出现刺头,都会被抓进五城兵马司上学习班,次数多了,都老实了。

  春晓戏院生意火爆,绝对不是因为戏唱的好,而是因为这对姐妹。

  外面都在传,这对姐妹被贾琏包养了,传的活灵活现的,细节拉满那种。

  南家姐妹当然最清楚了,她们自打上一次在五城兵马司见过贾琏后,至今再未见到。

  生活上的改变,全是倪二在张罗。

  安顿好之后,倪二向贾琏做了汇报,希望他有时间去视察。

  对此,贾琏表示最近比较忙,没时间去视察。

  贾琏不是啥好人,而是真的比较忙,上班可以摸鱼,但不能翘班,下班这直接回家,晚上有平儿和桂香轮流浸润,正式新鲜感最浓的时候。也就是贾琏比较克制,就现在贾府的局面,贾琏想每天换一个都不是啥太大难度的事情。

  夏天来了,贾琏的岁月静好被打破了。

  事情的起因是李亨回来了,还不是一个人回来了,带回来一个洋人时使节,

  按说这事情与贾琏八竿子都打不着,这是礼部的活。没曾想李亨进宫面君时提了一嘴,“朝中深知西洋者,唯贾琏尔。”

  承辉帝当即表示,令贾琏暂领鸿胪寺少卿,主持接待西洋使节事宜。

  这事情别的不说,直接让贾琏背黑锅,把鸿胪寺的人给得罪了。

  你能是吧,有本事把活都干了。当然了,也就是私下抱怨,无非就是贾琏让他们显得无能了。这事情真不怪贾琏,主要是这帮人接待一下周边小国和部落的人没问题,情况都比较了解,但西洋方面熟悉的人就少之又少了。关键这厮是个灾星啊!

  正准备提前下班的贾琏,接到旨意的时候都傻了,这特么的还有我的事?

  塞给传旨的太监一张银票后,知道了事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