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33章 不可接受,群情激奋_红楼:我是贾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(PS:突然眩晕,不知何故,打算明天去医院看看,以前夏天偏头疼,看西医没卵用,看去中医院看好了,五年没发作了。希望这次中医院能再次给力点。)登州官员对贾琏的印象建立的很快,不好色,死要钱,不务正业,爱玩。

  嗯,勋贵子弟嘛,可以理解。

  贾琏在登州呆了半个月,每天喜欢穿着便装东游西逛,大热天也不安生。

  对此,登州官员严阵以待,想看到点不该看的?做梦吧。

  贾琏一开始在城内转悠了三天,不得不感慨,登州的官员心善,一个要饭的都没看见。

  为此,忍不住想到了86年的汉城奥运会,社会闲散人员全都抓起来。免得影响市容。

  古往今来,很多东西是不变的,你看见的不一定是真的,眼睛也是会骗人的。

  城内的普通百姓很多,码头跑船的水手也很常见,他们的眼神是不会骗人的。

  检点日,贾琏依旧是走形式,这下让官员们放心不少,收钱办事,很符合预期。

  实际上贾琏每天晚上都挺忙的,不断的把看到的,以及他的分析记录下来。

  登州城内的客栈很多,酒楼勾栏也不少,说明这里流动人口多,商业繁华。

  贾琏在城内没看见藩国的人,在码头游荡时,看到了几个发型特殊的倭奴从一条船上下来。这个时代的日本处在德川幕府时期,对外闭关锁国,对外只接受荷兰人和大周商人。

  外地商人都被限制在码头上,对此,倭人并没有表达出不满的情绪,反而对那些官兵衙役点头哈腰。贾琏看的饶有兴趣,忍不住走近了吃瓜。

  倭人商人说的一口官话,反倒是衙役和官兵说的本地方言。

  明朝的时候,朱元璋曾强制官员说官话,并作为升迁治标之一。后来也不了了之。

  大周太祖同样强制官员公开场合必须说官话,做不到的,就不给升迁。各地的学府,教学也必须用官话,不许说方言,否则取消乡试资格。

  这個强制措施确实起到了一点作用,但也仅限于官员和读书人,地方上依旧说方言。

  普通话的推广,可以说是一个奇迹,建立彻底的社会变革以及普及教育的前提之上。

  贾琏在登州看似茫无目的的四处流窜时,京城里关于新式火铳走私案初步结论出来了。

  有赖于贾琏建立的一套库管制度,从原材料进来到成品入库出库,全都清楚明白,有进必有出,一切来源清晰可查。

  不用担责的郭衍并没有太多的开心,事情不是出在工部,那就只能出在兵部和神机营。

  初步调查结果回报给承辉帝之后,承辉帝显得很冷静,特意问一句:“属实?”

  “属实!经查,并无相关工匠外出揽活。”主持调查的夏守忠也很干脆,毕竟查了好几天呢,该查的都差了,没啥漏洞可钻。

  “那就去兵部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