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38章 皇帝的胡萝卜_红楼:我是贾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阁臣们能不知道铸币的重要性?笑话!

  这些阁臣,哪一个不是从基层干出来的,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,能不知道?

  既然知道,却没有任何表示,反而盯着张廷恩这个户部尚书,原因何在?

  说穿了,这些阁臣今天在会议之前已经达成了默契,那就是三个尚书的位子,才是会议的重点。承辉帝果然一开始就提出了调整工部尚书,郭衍继任礼部尚书。

  那么,顺延下来的不就是兵部和户部了么?

  所以呢,才有了先提孙化贞,后提张廷恩。

  心思在这上面的,铸币的事情,可以稍稍延后嘛,反正也不急于一时。

  做事要有个轻重缓急,先后次序。

  想的都挺好,就是没料到承辉帝不按道理出牌。先说孙化贞,承辉帝表示有個兵部尚书在手,调兵方便。眼下两江欠税的事情,还没完结呢,等完了再说。

  接着是张廷恩,没想到承辉帝这次玩的更绝,你们不说是吧,我有打手!

  关门,放贾琏!

  贾琏是无所谓的,他一个小青年,说错了也没人过于指摘他。

  顶多就是说他不成熟,年轻嘛,本来就不成熟。

  至于说官场上的名声如何,贾琏有那个玩意么?我都没有了,我还在乎个屁啊。

  于是,就有了内阁会议上,借题发挥的承辉帝,把一干阁臣按在地上摩擦的场面。

  回到位子上的贾琏看着都好笑,这帮人大概是想做事,也能做事。但怎么讲呢?

  更在意屁股下面的位子!

 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阁臣兼尚书是默认的规则,三位新阁臣,只有郭衍兼任,别的都光着,心里能舒服。但是不舒服又如何?承辉帝就是要这么干,谁能奈何?

  这条胡萝卜,你想吃?总得拿出点成绩来给朕看看再说。

  你们能跟孙化贞和张廷恩比?他们做了多少事?你们做了多少事?

  至于郭衍,承辉帝忽略了,双标不行么?再说了,人本身就是尚书。

  事情又回到了承辉帝预想的轨道上,用的还是非常粗暴的手段。

  这又未尝不是一次服从性测试。承辉帝这里叫帝王心术。

  一干阁老谢罪后再次落座,这一次大家都摸清了皇帝的底线了,心里有数了。

  “民间私铸铜钱一事,臣略有耳闻,然则太祖年间所铸之钱市面上流通甚广,故而很难分别私钱,查禁起来困难重重。微臣以为,若要禁绝此事,应下旨意令全国地方官员关注此事,一经发现,严惩不贷。”首辅孔照说话了,你看不是说的挺好么?

  说的不错,但也就是正常处置,重视高度没上来。

  承辉帝不置可否,反而看向梁道远,次辅嘛,你也说说。

  梁道远只能起身说话,他的意思也差不多了,就是只能指望地方官员,在哪发现的从哪查。也没啥新奇的思路,一个接一个的发言,大概意思都差不多,事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