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0881 漕渠流脂,谷米满仓_冠冕唐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的真实情况。

  像社监署的成立,取代百工监管理内外百工。这看起来似乎只是相关衙署改了一个名字,但在实际的职权与管理方式上则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。

  以前的百工监,是设在将作监之下,主要负责统筹管理诸色役工匠、储存并提供竹木用材。而职能类似的平级机构,在诸司中仍然极多。少府、太府以及光禄等各自属下,都有一些管理匠户、官奴等职能与机构。

  相关的机构林立杂设,已经让人事分散且难以统合,而且其中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,那就是这些衙署虽多,但对真正的民间生产力却乏于统合与管理。

  有鉴于这种情况,朝廷便将相关衙司大作裁撤,以司农司总领官奴婢给役事宜,少府织染署总掌织造内外织造事宜,京苑总监管理两京并北都诸皇苑园业维持与生产,工部计量天下工匠入役事宜。

  这四者无涉的事务,则就尽数汇总于社监署。同时社监署也增添了一个新的职能,那就是管理民间各色工匠,制定行业标准。

  之所以事权要进行这样一番整理,除了朝廷本身要裁撤冗员冗司、降低行政开支、提高行政效率之外,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民间手工业的发展迅速。

  以往朝廷所奉行的是租庸调、以实物为主体的税收方式,这种方式首先是建立在均田制为基础的社会情形之中。而朝廷在税收过程中所收集上来的各种物料,又需要足够的工役将之加工处理成可以使用的产品。

  这种财政模式自有其优越性,从材料到生产一手把持,政府面对各种灾害的抗压性更高。只要保证足够的行政能力,几乎不需要进行什么对外的索求与增补。

  但这种模式的弊病也大,且不说均田制这一土地分配的社会基础能否得到保证,随着大唐国体越来越大,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分工而诸事统管,这又会给政府行政能力带来多大的压力?

  所以随着疆域的扩大、政治体量的激增,以及民间手工业生产力的发展,如果再不做出改变,那么朝廷行政机构就会变得越来越臃肿庞大,成本越来越高,效率却越来越低。

  所以朝廷创立的社监署,即便是要监管民间手工业,但也不会具体细致到每一个生产单位,而是这些行业组织。

  如今的关中,地力越显贫瘠,宽乡与窄乡的分布严重失衡。尽管朝廷一直在大力推行编户与均田,但是这些手段能够做到的仅仅只是社会秩序的安定,并不会给关中的农业生产带来质的提升。

  农业生产的总量在较长时期内,仍是一种逐步下滑的状态,不管这些土地的拥有者是勋贵豪强、还是平民百姓。

  经过几百上千年的开垦发展,关中的耕垦环境已经不容乐观,在没有化肥这一现代农业利器产生的情况下,即便是农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