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百二十五章 厘定制度_伐清1719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至走卒,皆为医者。”

  崔万采哈哈大笑,“说起来康熙也算是有福之人,能够得遇叶兄这样的高人,这天下第一倒也实至名归,叶兄的一番想法,老夫何曾不知,当年亦心向往之,甚至曾有过投身杏林的想法,悬壶济世,未尝不能挽救世人。”

  叶天士脸上流露出几分感慨,“叶某心知自己以一人之力,最多也只能救下百人千人性命,可如今崔兄身居高位,关系到千万黎庶的生计,这才是真正的救世大道。”

  ........

  四月初,宁楚正式推出了《钦定大楚文官法》《钦定大楚功勋爵法》等一批法令,与此同时,新的官制也正式向世人公开,那就是在原来明制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,在细节上出现了许多改动,以便于更好的适应新的局势。

  首先在中央的架构上,不再以六部为主干,而是将六部进一步拆分,变成了外交部、内务部、组织部、财政部、工商部、建设部、劳工部、教育部、农业部、卫生部以及宗教部等多部门,其部阁长官依然为尚书衔,下面分设左右侍郎和各司郎中。当然在各部之上,设立一个行政院,用来进行协调管理,行政院直接对内阁负责,不设院长,仅仅设立一个行政院办公司。

  原来六部的一些职能基本上都被拆分了,像原先的吏部通常会负责下设文选、验封、稽勋、考功四司,而如今变成了内务部和组织部,而原先像户部是负责管理土田、户口及国家财政的机构,下设十三司,如今被划分为财政部、农业部、工商部,以此类推,因此整个架构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

  与此同时,原先明制的都察院是被保留了下来,将原先复汉军的监察院改为了都察院,设左右都御史、左右副都御史、左右佥都御史,以及按行省划分的十三道监察御史,在品级方面进行了调整,御史的品级将会进行上调,负责监察中央各官署,纠举百司之官中的弊政,以及各地的提学、巡盐、茶马、巡漕、监军、屯田,仅对内阁负责,不对行政院汇报。

  这也是宁渝为了强化监督的意义,他打算执行监督权力的都察院与负责行政的行政院彻底区分开来,将来都察院内部的人员升迁也将会在都察院内部进行,以保证其组织架构尽量不会为外人所影响。

  至于原来的那些府、院、寺、司等机构,将会逐一化入各部之中,比如与礼部相关的机构有宗人府、太常寺、光禄寺、鸿胪寺、行人司、国子监、钦天监、太医院、教坊司、僧录司、道录司等,其中像宗人府、太常寺和光禄寺归为内务部,而鸿胪寺、四夷馆以及行人司归为外交部,国子监和钦天监归为教育部,太医院则是归为卫生部。

  至于教坊司则是被宁渝彻底给废止了,重新规划出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