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强宣传_伐清1719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从而也使得战争中的关键因素发生了变化。

  在古典战争当中,大家通常都会践行精兵战略,真正一线作战军队的数量始终都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准,这个时候军队的质量大于数量,只需要一部分精英就足够引领一场大战的胜利,因此像关陇贵族集团、蒙古贵族集团以及八旗军事集团等等,都曾经成功取得了天下。

  可是等到了火枪时代之后,战争变成了排队枪毙,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够训练出一批能上战场的士兵,而那些纵使训练了十年二十年的武士,在火枪面前也只能变成一堆烂肉,数量的决定影响力得到了大大加强。

  就好比宁渝之前所说,到了这个时候,战争已经变成了一道数学题,计算人数以及火力,从而便能得到战争的结果——这话当然有几分开玩笑的成分,可是也反映出了一点,火器时代的战争,从少数的精兵到大规模普通士兵的演变,是必然的事实。

  至于复汉军之所以能屡屡以少胜多,完全是因为复汉军在用新式军队吊打清廷的旧式军队了,如果将敌人换成英军或者是俄军,那么就不会赢得那么简单,到时候数量就会成为很重要的决定因素。

  因此,当人成为了战争的决定因素的时候,自然也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枪走向战场,以目前各大国的人口来说,拿枪的人在理论上是足够的,可是如何才能动员他们,才是真正的问题。

  如果只是单纯的封官加爵,其实并不够,因为打仗是会死人的,光希望用军功来获取财富地位的人并不多,还需要将那些不愿意进军队的人,变成能够拿起武器的士兵,才能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。

  对于这个问题,现在的西方各国都已经开始思考,因为传统的方式都已经逐渐失去了作用,想要动员人民来打仗,就还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,而这个东西被普鲁士人找到了,那就是教育,通过教育的方式,让国民拥有主人翁的意识,让他们会自愿拿枪战斗。

  宁渝心里知道,眼下的宁楚还不能进行大规模的基础教育,那么反过来利用报刊、戏剧、小说等等,也可以在悄无声息中去引导百姓,这也是宁渝一直以来的目的。

  “朕过去曾良思甚多,深以为民可载舟,亦可覆舟的道理,清廷之衰落,自然也逃不过这个道理。”

  听到宁渝这么说,众臣无不点头应是,毕竟清廷是以八旗入关而得天下,在任用汉人上始终都有几分保留,对汉人是既用且防,这在无形当中也就有很大的一块短板。

  毕竟天下人可不是瞎子,过去只有你爱新觉罗一家官铺子,那为了当个官,委曲求全也就罢了,可是等到宁楚起事以来,天下人便多了一个选择,开始观望起来,等到宁楚一统南方之后,这清廷其他的汉臣可就开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