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34章 做自己的掘墓人_红楼:我是贾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敢铸银币。你也别说什么防伪,眼下铸钱的技术,哪来的太高的门槛?

  就现在这腐败程度,技术外流太简单了。

  当初让工匠搞冲压技术,就不是奔着铸钱去的,而是奔着金属一体弹壳的技术积累去的。

  从贾琏的初衷看,真正难的是化工,没有化工哪来的火帽,没火帽哪来的后装枪。

  这年月,手里没有后装枪,哪有脸面出去抢地盘抢市场。

  就纺织业而言,大周真正有竞争力的本该是棉布。这才是市场最广阔的产品,英国人的羊毛纺织品也是一個道理。人家已经用机器纺织了,明朝中期的棉布盛景不再,连同印度在内的小纺织业主们,都将被打的稀里哗啦。

  眼下的大周还有贸易壁垒存在,欧洲的商品还无法大规模进入。最先崩塌的是印度。

  你也别说什么质量如何,在低价面前,质量没有太多的竞争力。

  眼下的大周,丝绸的竞争力足够强大的原因,不是因为工业技术的优势,而是产业链优势。而大周迟迟没有发展出机器生产的根本原因,在于人工便宜,以及旧纺织机的大规模存在,用人力就能解决的问题,为何要上新机器呢?还有就是机器生产在最初的质量也没保证。

  人嘛,能躺着赚钱,你愿意站着?

  现在搞纺织业的人,还不算资本家,只能说是作坊主,勉强算小资产J级。

  大周朝跟以前的朝代差不多,对待商人的态度就是防备。

  这也是贾琏努力在折腾的方向之一,给商人稍稍松绑,凡事过犹不及的嘛。

  “嗯,你说的生意,先不着急,跟我去一趟京城,回来再说。”贾琏没有立刻同意林一夫,但决定带上这厮。日本人别的不行,做狗绝对好使。

  当然了,伱得加项圈,不然真会反咬人。

  回到京师的贾琏,不能第一时间回家,而是直接进宫去求见承辉帝。

  回来的途中,近期发生在京城的大事,贾琏已经得到了消息。

  不禁感慨,承辉帝的政治手腕是真的厉害。为了清欠,敢于拿士绅开刀,这也是需要大毅力的。一般人根本扛不住这种压力,即便你是皇帝。

  即便强如承辉帝,登基至今,也是一点一点的改变,如同小卒过河,一步一步的拱。

  这充分说明了,越是复杂的环境,越需要耐心和战略定力。

  从两位皇帝斗争的角度看,承辉帝有年龄优势,他不着急。他着急的是如何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,当这种情况随着铸币推广,一枚银元直接当一两银子用的时候,财政苦难已经大大的缓解了,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,不找到新的赛道,很快又会恢复困难局面的。

  前陕甘总督吴玉辉的案子,一点一点的被查了出来。

  负责该案的林如海,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。这点从他给皇帝的奏折中能看的出来。

  【初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